2017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在沪召开

2017-05-26

  来源:建筑时报         作者:徐敏

    本报讯(记者徐敏)在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全面落地之际,我国的桥隧建设正迎来更大一轮的市场发展机遇。在此背景下,以“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”为主题的2017(第六届)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于5月25日至26日在上海召开。大会由中国工程院土木、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、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和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同主办,汇聚了国内外500余位行业领导、专家、学者和企事业精英代表,针对创新设计理念、重大工程建设、信息化应用、装备研发以及新技术、新材料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,共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与未来。

    会上,多位行业“大咖”为桥隧建设的未来发展“把脉”支招。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在题为《我国交通运输建设中的若干创新科技与相关基础设施信息化》的主旨演讲中指出,可以期待,随着基础设施信息化的进一步,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特别是BIM等高新技术将逐步成熟,为交通桥隧系统向智慧化、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应用平台。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应名洪在致辞中指出,桥梁工程正在向更长、更高、更柔的方向发展;隧道建设向大块面、长距离发展;桥隧施工向大型化、装配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。值得注意的是,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工程机械、工程材料等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,工程安全、风险控制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对桥梁隧道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赵宪忠认为,从桥隧大国迈向桥隧强国,就需要搭建一个科学、技术和应用三者融合的平台,从而推动行业进步。上海市住房与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在发言中指出,中国桥隧需要在技术的精细化、结构体系的创新性、新材料的应用型、功能集成的多用性、中小化桥梁的制造等方面开展研究。

    作为桥隧领域高端论坛,大会还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探讨“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”这一主题。会上共发表了50余个主旨报告,与会嘉宾聚焦产业前沿及最新技术、理念,分享来自全产业链的先进技术与经验。会议期间,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副主席严金秀主持了主题为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”的高端对话,多位专家、学者从信息化的集成、BIM与管理的深度融合、智能运维雏形以及信息化对工程建设技术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,新思路、新理念的碰撞为我国桥隧事业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。

    同期举办的“2017中国国际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装备展”汇聚了350家企业和100余家展商,为期三天的展览充分展示了专业且极具技术前瞻性的高端产品。